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西湖这个天然巨型园林是如何出名的?

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    时间:2023-02-12 06:08:43

西湖为中国著名的山水胜景,不仅拥有奇峻幽绝的山群林涧,浩渺辽阔的湖水,花木扶疏如烟,而且楼台亭阁错落,景点众多,是一座引人入胜的天然的巨型公共园林。

刘天华在《园林美学》中就说:“整个西湖及四周的群山本身就是一个大园林。”(刘天华《园林美学》,第4页)而且在这巨园之中还有不计其数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以及官设的园区,可谓园中有园。可见其可资游赏的景点内容非常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园林群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么优美的园林群区并非在形成之初即受人注意与赏爱。根据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卷一·西湖总叙》与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都人游赏》所载:

六朝已前,史籍莫考……逮于中唐而经理渐着。代宗时李泌刺史杭州……至绍兴建都,生齿日富,湖山表里点饰浸繁。离宫别墅、梵宇仙居、 舞榭歌楼,彤碧辉列,丰媚极矣。 

西湖巨丽,唐初未闻。

这里说明西湖在六朝以前乃至初唐尚不受人们的注意,所以史料上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与考察。可以想见到此来游赏的人尚属稀少,而人力的造设亦应不多。一直到中唐才渐渐地有所经营开发而声名渐播,开始成为著名的景区。

图源:视觉中国

这主要因为山水之美的欣赏与关注要到六朝才逐渐受重视,而到唐代,虽然游赏自然山水与园林的风气已经流行,但与两都长安、洛阳相比,杭州是稍为偏远的离心地带,较少有留心山水之美又能大力营造的文人仕宦参与,而且奢侈享乐的生活形态亦尚未进入西湖。而整个唐代正有长安的曲江满足着京城士女的游赏需求。

到宋代,因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加以南宋建都临安,西湖成为京城门外的近邻,京城的繁华生活浸染西湖,于是使西湖成为极为炙热嚣闹的名胜,成为一般市民的行乐之地、著名的“销金锅儿”。

图源:视觉中国

西湖区域广大的山群是围绕在浩渺的湖水四周,几乎每一座山都有一些角度和面势可以眺望湖光景色,因此在周匝的群山谷涧中很容易就能截取到优美的山光水色,在造园的工作上深具因顺和点化的方便。

加以西湖紧临杭州城(尤其为南宋的京城),正是权贵富豪聚居之地,这些权贵富豪之家,除了有京城内的宅第之外,也往往会就近郊之处购置别墅(这在唐代已经成为风尚)。所以整个宋代的西湖区域出现的园中之园,数量就相当庞大,其情况也相当普遍。

以下的资料可略见端倪:

岸岸园亭傍水滨,裴园飞入水心横。(杨诚斋《泛舟赏荷》,见清·梁诗正等辑《西湖志纂·卷一一·艺文》,册五八六)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苏轼《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 韵》,同上卷十二《艺文》)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同上)

图源:视觉中国

西湖本为一天然的大型公园,其山水花木等方面的园林要素,在先天上原已富赡而优美。因此其中的个别园林在造园方面也多吸纳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美景,就大体的形势而言,不需大费周章亦能自成园林。

例如处士林逋隐居所在的孤山之庐,其结庐择居的过程也如处士的生活一般是清简朴素的, 其物境也十分自然,并未经过复杂的人工营造。林逋屡次称唤其庐为园林。这主要是因为:“湖水入篱山绕舍”(林逋《湖上隐居》, 见《咸淳临安志·卷二三·题咏》)、“山色凝岚水色清”(蔡襄《经林逋 旧居》,见《西湖志纂·卷一二·艺文》)。有西湖的青山环绕,有西湖的清水流入篱内;山随岚烟而风貌万变,水随季节而涨落深浅。流入篱内的湖水,林逋又简单地加以挖引贮蓄,成为数亩之大的水池:“一池春水绿于苔”(林逋《池上春日》,见《咸淳临安志·卷九六·纪遗》)、“一径衡 门数亩池,平湖分涨草含滋”(林逋《园池》,同上)。这样的山水景色, 便是优美的园林了。

此外,由于自然地形的影响,西湖的烟云变化迅速莫测,也造成景观上的多样变化;加以各种活动制造出的声音对西湖情境颇有影响;而且在多人反复的游览经验与画家作画的观察后对某些特定的景致有所深爱,形成了西湖十景。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苏轼说西湖春天到处是垂柳与新蒲,夏天湖水上涨深幽浩渺,秋天是落叶飘零芙蓉枯索,冬天则雪花纷飞云堆迫地,一片昏暗。而吴自牧印象中较注意的是春天花柳鲜发妍丽,夏天有荷花石榴花竞放耀眼,秋天到处飘散着桂花香,冬天则有梅花瑞雪的一片洁白清芬。

无论如何,四季的递嬗使西湖的景色有明显的变化,而展现不同的风格。或者有人说,中国的四季风光本来就是这些变化,上述者并无特殊之处。然则因其为巨型公园,广大的山光水色与花木,其所呈现出来的季节变化特别明显且给人遍地皆是季节景致之强烈感受,所以四时皆有可观者。

本文摘自《诗情与优雅:宋代园林艺术与生活风尚》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