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房地产税,近了!
作者:子非鱼
最近各方传来的数据,不少存在矛盾交织。
本号提取出了两个主要矛盾的数据。同时,这两天通过统计局和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来看,楼市迎来了两个大利空。
(资料图)
01
第一个矛盾
比如3月份的CPI明明在走低,增速只有0.7%,低于1%,从数据角度看,明显朝着通缩之路迈进。
但是官方公布的消费数据,却出现了猛抬头,3月份上涨了10.6%,创下了近一年来新高。
更为矛盾的是,既然统计局数据显示消费猛抬头,但财政部昨天傍晚公布的数据却显示,一季度国内消费税4645亿元,同比下降22.2%。
这个矛盾如何解释?思来想去可能有两个因素:
1,消费虽然增速起势,但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这是很显然的。
此外,消费增速上来了,但大家的消费可能存在降价,去小店消费,逛大商场、大超市的人可能还没有恢复过来。
去小店消费,不需要开票。去大商场消费买单,都会开票交税。这就导致了消费增速起势,但消费税却同比下降了22.2%。
2、消费增速起势,但CPI显示有通缩趋势,主要是房地产没有起来。
当下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消费确实起来了,淄博的烧烤,南昌的秋水广场,都火出了圈。各地方掌舵人,也开始玩起了各种CosPlay,带动本地的消费与旅游业。五一假期的高铁票,更是早早就售罄。
消费、旅游一片如火如荼。在这种背景下,CPI还下降,有人说是占比最大的猪价下降引发的。其实不然,猪价其实没有大变动。
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产销售依旧低迷。尽管房价不进入CPI,但房地产销售牵扯的上下游产业链,如钢筋、水泥、家具、家电、五金、门窗等都是计入CPI的,而这些才是推动物价的关键。
一言以蔽之,起势的是餐饮、旅游等,仍低迷的则是房地产牵扯的上下游消费。
02
第二个矛盾
无论是机构还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都在显示一季度尤其是二三月份的楼市成交量比比去年同期好了很多。3月份的商品房销售额甚至已经进入了正增长。
但是,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6188亿元,比去年同期还减少了2.9%。
这又该怎么解释?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由于存量房贷利率始终不打折下降,所以很多人开始将房子在家庭成员之间流转,左手倒右手,换取新的房贷利率。
佐证的依据在于,中心城市二三月份二手房成交量整体都比新房要好,而且中心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在一季度集中走高。
当然,大家的购房需求集中在二手房,有部分因素是新房存在盲盒风险,但更主要的是业主们为了降低房贷利率,左手倒右手。
这同时也说明,房地产并没有媒体渲染的那样,售楼处爆满。
03
两个大利空
第一个利空,其实上面已经说到,也就是一季度个人按揭贷款相较于去年同期,仍下跌了2.9%。
可见,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上一轮房价大涨,掏空了大多数购房家庭的六个钱包,硬生生将住户部门的杠杆率拉高到了61.9%。而2008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仅有17.9%。
中心城市的居民杠杆率超过了70%。
我们的住房杠杆率已经非常高了,还有多少空间?在高房价的当下,还要掏空多少个钱包才能买得起房?
最关键的是,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钱包厚实度,也改变了很多人对生活的态度。
过去的人,可能咬紧牙关也要买套房。但现在,尤其是零零后这一批新生代年轻人进入社会后,他们的观念完全不同,想让他们买房,说破嘴也无济于事。
从目前的中心城市的成交量在3月下旬开始走弱来看,疫情期间压抑的需求释放得差不多,后续成交量乏力在所难免。
第二个利空,土地依旧卖不动。
财政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825亿元,同比下降21.8%。
政府性基金收入中95%以上是卖地收入。尽管跌幅相较于1至2月份的下跌24%有所收窄,但跌幅仍非常大。
这可是自然资源部优化了集中工地之后发生的事情。可见,房企仍在忙着优化自己的债务,无暇拿地。
从这个跌幅来看,全年卖地不但难以完成中央定下的0.4%的增速目标,很有可能还会继续跳水。
2022年的卖地收入已经跳水了23.2%。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财政部
去年卖地收入相比于2021年就已经有2万亿的窟窿,如果今年卖地收入比去年还少,这个窟窿便会越来越大。
而大多数地方城市的财政都极度依赖卖地收入来维持运转。去年卖地收入大缩水的背景下,就很多城市发不出公务员工资的情况,有的停运公交,有的拍卖国营的旅游景点、食堂、殡仪馆的经营权限。
在人口见顶转向,全国商品房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土地市场卖地收入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地方的财政该如何解决?
其实,早在几年前,高层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房地产税。
当初讨论房地产税的时候,就是想着在土地财政青黄不接的时候,顺势推出来补充地方政府的钱袋子。
在2022年之前,房地产税之所以迟迟没有试点,主要是因为卖地收入依旧非常高,没有必要推出。
2021年年底,财政部等四部门就在北京召开了“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座谈会”,准备试点。然2022年准备推出的时候,偏偏又遭遇了楼市寒冬,最终试点搁浅。
如今,如果卖地收入进一步缩水,地方财政的压力会更大,亟需新的钱袋子来补充,房地产税是最好的方式。2023年2月15日,住建部透露,通过耗时三年普查,已经摸清楚了全国共有6.1亿栋房屋建筑,或许就是在为房地产税的落地做准备。
而最近,高层在2023年第八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明确提出: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建强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现代资本市场积极作用。
虽然整段话都没有直接点名房地产税,但在人口红利终结、房地产和土地财政出现拐点,各地在经济、财税上的马太效应日益显著的背景下,不断强调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其实已经在表明,房地产税越来越近了。
关键词:
精心推荐
- 全球快播:房地产税,近了!
- 天天简讯:海蟹蒸几分钟(冷水入锅蒸的海蟹通常需要蒸20)
- 【策略频道】4月19日各品种策略报告
- 世界要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放贷标准
- 国家发改委: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 关注:怎么测手机网速最快_怎么测手机网速
- 天天信息:海南亚龙湾值得买房的地区是哪里?三亚亚龙湾房子价格多少了?
- 【世界热闻】《万相之王》小说2周年,庆典爆满来袭
- 小升规 规做精 精做强 通山全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底盘_天天讯息
- 【独家焦点】海通国际给予燕京啤酒中性评
- 环球讯息:高新兴:4月18日融资买入907.52万元,融资融券余额3.67亿元
- 焦点短讯!性能看齐RTX 3060 硬件发烧友打造无风扇显卡
- 济宁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举办企业科技财税专题培训
- 热点聚焦:银河证券:A股市场短期预计将保持区间震荡,有结构性机会的趋势
X 关闭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